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8月31日,正在杭州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举办的“那山、那水、那人——广西壮族文化展”上,展出的广西壮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170余件(套)文物,涵盖了壮族数千年来形成的稻作文化、居住文化、饮食文化、服饰文化和节庆文化等。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。千百年来,壮族在广西这片热土上,与各兄弟民族长期共居,和睦相处,他们辛勤耕耘,因地制宜,吸收融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。图...
8月28日,由吉林省博物院、无锡博物院主办的《钱松喦画展》在吉林省博物院展出。回顾20世纪的中国画坛,“新金陵画派”无疑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,钱松喦就是该派的主将之一,此次展览特从无锡博物院珍藏的钱松喦先生书画作品中遴选60件精品。钱松喦,1899—1985年,原名松岩,后改松喦,江苏宜兴人。曾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、名誉院长,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,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顾问。钱松喦是近现代杰出的中...
“快闭馆了,请不要往里走了。”时间已是下午5点10分,距离《历史不能忘记——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展》闭馆只剩20分钟。由于已过停止入场的时间,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开始劝离准备进馆参观的观众,馆内则有近50名参观者沉浸在展览之中,不愿离去。 此次展览于7月24日开幕,将持续至9月7日。内容分为“晚清军民浴血奋战进行英勇顽强的武装抗日斗争”和“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取得中华民族抗...
活动开幕式现场 “瓷韵泉情”创意陶瓷作品展于8月26日在济南市博物馆第二展厅开展。此次展览是由70岁的济南人赵军发起并组织景德镇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学院教授、陶瓷世家的陶瓷传人等13人一起用陶瓷的语言符号结合泉水元素,围绕泉水文化,表现泉城的泉水之美,泉水气息和地域特色。展览将持续到8月30日。 展览作品“泉”味十足 70岁的赵军怀着一份对家乡泉城和陶瓷的双重热爱,对泉水和...
对于喜欢琥珀制品的消费者来说,这是个好消息。 近日,在阿穆尔地方志博物馆开办了《史前琥珀昆虫》展。该展会展出的均是稀有的昆虫标本,像无尾蝎、金龟子和蟑螂等,这些都是极为难得的史前标本,该藏品都是由一位学者从新西伯利亚带来的。 最引人关注的是一个琥珀球当中凝固着远古蝎子,它没有尾巴而且很小。为了便于大家观察,主办方在琥珀标本下面安置了照射灯,上面则安放了塔式透镜。 另一个稀有...
记者25日从山西博物院了解到,该院收藏的九天后土圣母诸神众等7件宝宁寺水陆画已完成点交、包装、起运,飞赴英国大英博物馆参加“明:皇朝盛世50年(1400-1450)”展览。 “明:皇朝盛世50年(1400-1450)”展览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大英博物馆共同策划,是继2007年大英博物馆举办“秦始皇兵马俑展览”以后,再一次举办以中国为主题的大规模特展。 该展览选取自永乐皇帝夺位直到正...
8月8日至9月21日,中国园林博物馆向社会免费推出第一个大型国际展览“从文艺复兴到黄金时代—威尼斯之辉”。展览将通过源自意大利威尼斯的5家博物馆共计100件文物精品,向中国观众全面展示威尼斯这座“水景园林”之都和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经济、艺术和文化方面的发展。 本次展览的100件文物精品分别来自意大利柯雷尔博物馆、威尼斯雷佐尼科宫、威尼斯莫契尼哥宫、威尼斯玻璃博物馆和卡罗·哥尔多尼之家...
8月15日,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“中国梦、军垦魂”—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历史文物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。展览展出了战略决策、长期建疆、团结稳疆、安边固疆、展望未来5个部分、9个单元共计200多幅摄影作品和160余件历史文物,全方位展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“生在井冈山、长在南泥湾、转战千万里、屯垦在天山”的光辉历程,再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艰苦创业、屯垦戍边、维护民...
8月18日晚,由山西博物院主办的《唯善呈和—万德书画作品展》在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开展。展览共展出万德法师书画作品200余幅,以中华传统笔墨,表达对自然、人生的感悟,激发观众对“善”与“和”的心灵共鸣。万德,号雪菴,大同法华寺住持,1975年出生于山西祁县。自幼学习书画,1996年至2000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。万德法师的绘画作品多取材于山水、花鸟、人物等,画风清疏淡远、宁谧洒脱、诗画相融,继承了中...
后博物馆立足于后现代背景下博物馆的新变,对传统博物馆进行了颠覆性质疑。比如,后博物馆理论家否认视觉艺术品能够还原历史及其情境,认为“博物馆将艺术从其语境中脱离出来,就毁了艺术”,艺术只有保持在原初的背景上才有完整的存在,对艺术品的保护不只是要求挽救这一对象,而且还要维护其原初的语境。 艾琳·胡珀—格林希尔利用“后博物馆”这一术语来显示机构已经彻底改造了自己,不再是一个“博物馆”,而是一个全...
市民在欣赏青白玉朱雀踏虎衔环纹卮。茆振杰摄 8月15日,“安徽汉代玉器精华展”在安徽省博物馆开幕,共精选了来自安徽省境内出土的汉代玉器140余件,市民可在安徽博物馆老馆领略领略汉代玉器中豪迈、奔放的审美艺术。 记者从安徽省博物院策划交流部了解到,此次展览的140余件展品均出土于安徽省内,主要包括巢湖市放王岗1号汉墓和北山头西汉墓出土的西汉玉器、天长市三角圩汉墓和安乐北岗汉墓群出土玉...
从铜镜诞生之日算起,已有四千年光阴了。8月14日上午,《光影可鉴——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铜镜展》在三峡博物馆二楼临展厅内拉开大幕,在为期近两月的展览期间,170余件历朝历代的铜镜,将首次齐聚在展厅内,免费供市民参观。 最珍贵 铜镜为大西政权少有文物 东汉重列式神兽镜、唐代吹笙引凤纹镜、清代铭文双龙纹镜……170余件在三峡博物馆深藏数十年的铜镜,首次齐聚一堂。而一件位于展厅...
据甘肃日报报道,近日,甘肃省博物馆大型流动展览“红色甘肃——走向一九四九”走进甘南,这是该展览继6月赴两当之后,又一次将“红色文化”送进革命老区。 “红色甘肃——走向一九四九”是甘肃省博物馆五个固定陈列展览中的一个,曾荣获第十届“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优秀奖”。流动展览通过1000余幅档案文献图片与实物陈列照片,生动再现了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以前,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发展、壮大的有关事迹。 ...
8月12日起,由江苏省文物局主办,苏州碑刻博物馆和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承办的“石上史诗——徐州汉画像石艺术展”在苏州碑刻博物馆明伦堂展出。 汉画像石是汉代(公元前206年——公元220年)特有的艺术形式,她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,以石为材,图画天地,装饰神道、宗祠、地宫,形成了一个时代艺术形式的代表。在中国美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、继往开来的作用。汉画像石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,她将现世生...
活化石鹦鹉螺、需要放大镜观看的绿豆螺、长近一米的大管螺、稀有的陷塔宝螺……宁波博物馆即将于8日开展的“小贝壳大世界——中外珍奇海贝展”,将展出中外珍奇海贝200余种400余件,其中100多件是这两年新近征集的,属于首次展出。这是宁波博物馆为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而推出的一个重要展览,展期至10月10日。 记者8月6日先去探班,来宁波博物馆搞海贝展的常州博物馆自然部主任万永红介绍,“这是常州博物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